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樓主: WCYue

部份人對以下天文名詞的錯誤寫法(2021年3月22日更新)

 火..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0-12-19 05:04:13 | 顯示全部樓層
另一種常見的天文名詞的錯誤寫法是將簡體中文字的天文名詞當成另外一個繁體字的天文名詞

成因與將外行星「衝」日誤會成外行星「沖」日相似

例如:小行星 Ceres
穀神星 (Ceres = 掌管五穀的女神) 當成谷神星 (誤以為是掌管山谷之神)

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 2010 年雲南大理日全食 Star Party 的活動海報
海報中提及「恐龍穀」這個地方實際是「恐龍谷



11_942.jpg
11_942.jpg
Ceres.png
發表於 2010-12-19 20:36:48 | 顯示全部樓層
Infrared 也一樣,多叫紅外線,少叫紅內線
 樓主| 發表於 2010-12-19 22:33:2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2# mca

紅外線

無論繁體或簡體中文(天文學名詞)均將 Infrared 譯成紅外線,沒有「紅內線」這個名詞。譯作紅外線是因為紅外線是在紅色的光外面。誤解是由於部份人在翻譯 Infrared 時以為與紫外線 Ultraviolet 同一樣,紫外光是在紫色光外邊,那麼 Infrared 一定是在紅色光內面。又有人認為 Infra = 內 ,Ultra = 外,所以照字面直譯成了「紅內線」這個名詞。事實上 Infrared 都是在位置紅色光外面的光譜線,並非在紅色光的裹面,因此「紅內線」是個誤會的寫法。

基於同樣的道理,日本亦將 Infrared,Ultraviolet 這兩個天文學名詞分別譯做「赤外線」和「紫外線」
UVIR.JPG
發表於 2010-12-20 01:25:21 | 顯示全部樓層
物理學/天文學 的 Infrared 都叫紅外線,不過這位仁兄說得很妙:

“ 一般說來,紅外線光為不可見光,所以市面上販售的,大多為紅內線熱療器
(來源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 ... 8&last=20987034)

他把熱療器的可見紅光叫紅內線 !  我猜他所說的 “內” 是指可見光範圍以內, 不可見的 infra-red 及 ultra-violet便叫 "外"  
 樓主| 發表於 2010-12-20 11:38:43 | 顯示全部樓層
其他意見

關於譯名、翻譯及國際級誤會  (天文物理學家 丘宏義)
(來源: http://www.bookzone.com.tw/newsletter/scc/epaper/epaper68.htm)

.....我們已經把‘紅外線’、‘紫外線’放入日常字彙中了。 紫外線的英文名是‘ultraviolet’,‘violet’是紫,‘ultra’的字意是‘超’或‘外’或‘上’。因此紫外線的譯名沒有問題。可是,紅外線的英文名字是‘infrared’,‘infra’的意思是‘之下’, 因此指紅之下或紅之內的光,按邏輯及正確譯法,應當譯成‘紅內線’。稱為‘內’及‘外’的歷史原因是,牛頓應用稜鏡第一次發現太陽光譜時,站的地方正好看見紅在左,紫在右。這個分 光法的傳統因此是隨便定出的,可是一旦定出後,一直沿用到今日。後來發現在光譜中,紅的左面也有‘光’,可以使溫度計升高讀數,因此那裡有人眼看不到的光,因為在紅之下,或內,因此 稱為‘infrared’,而紫外線在光譜的紫之右(的不可見處)也發現了光,因此稱為‘ultraviolet’。西方的物理傳到中國後,在制定中文名詞時,把紅之內及紫之外的光不分內外都用‘外’來描述。 而早期及最近的制定物理名詞的委員會也沒有搞清這一點(或者置之不顧)。可是紅外線已經變成專有名詞,人人都知道是看不見的紅光,.....。如果要 表達詞意,.....,那麼也應當把‘紅外線’改成‘紅內線’。可是,如果真要改成紅內線,用了紅外線數十年的普通人可能不知底細,以為現代的科學家們真的很了不起, 在紅外線之外,又發現了一種新的‘紅內線’。.....
發表於 2010-12-20 15:2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蘇州石刻天文圖的四周,不是標上十個天干
http://www.alanchuhk.com/28Su_4Symbols_Calendar.pdf
而是標上十二個地支,當地支相對180度為之相沖
子沖午
丑沖未
寅沖辛
卯沖酉
辰沖戌
巳沖亥
"行星沖"是指太陽及行星剛好相對為180度,兩天體的位置相沖,"行星衝"是指行星衝向太陽.
發表於 2010-12-20 19:33: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ca 於 2010-12-20 19:50 編輯

回應 #26

物理學定律已指出行星不會衝向太陽,只繞太陽運轉 ,我們又怎能把 "行星衝 " 解作 "行星衝向太陽" 呢 ?

"相沖" 之字見於風水命理之刋物,用於天文學不適合吧 ???

天文學的"衝" 源自歐洲天文學用語 Opposition,一向都譯作 "衝" (後來才有相應的簡體字 "冲") ,兩個天體在黃經或赤經相距 180 度時謂之 "衝"。

蘇州石刻天文圖的用途以 "星占定吉凶" 為主,看看它的周邊刻字便更清楚了,例如:  "辰巳次鶉尾分楚野荊州",這幾個字的星占意味濃厚,字面意義請參考
"中國古代的星官和曆法" 文章 第 8 頁。
 樓主| 發表於 2010-12-20 20: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6# C.L.Chan

蘇州石刻天文圖是南宋淳祐七年(即公元1247年)所刻的,原圖是黃裳所獻。由王致遠負責書文和刻碑的工作。所依據的素材主要是北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至公元1085年)的觀測結果。

中國人並沒有像古希臘人那樣通過建立數學化的宇宙體系來理解宇宙。因此,中國人雖然精於記錄天象,但對天地的理解長期停滯不前。中國人從未發現大地是球形的,亦未提出數學化的、幾何化的宇宙模型,更未有如地心說、日心說般嚴密的理論體系。在中國人心中,天是神秘莫測的存在,天象與人間社會、國家興衰息息相關。中國人研究宇宙多是占卜、編歷等實用目的,並未如西方人那樣,純粹從理解宇宙、探尋宇宙規律的科學角度來研究宇宙。

所以中國的古代天文沒有近代天體運動中的行星衝日的概念,相沖相克亦只是中國古代占星、占卜、風水、命理的理解,完全與現代天體運動中的 opposition 定義不關連。西方的天文學亦須要到克卜勒 (Kepler) 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了日心說之後,日心說在於地心說的競爭中才取得了真正的勝利。

中國人很早就能預測月食,但日食並未精確預測過,中國欽天監官員與西方傳教士的預測日食比賽,中國失敗收場。

中國古代從來沒有日心說,日心說大概在17世紀左右被介紹到中國,而近代天體運動中的 opposition 「衝」要到清朝 (1636年至1911年) 末期才出現在翻譯外國的天文書籍中。所以任何早於18世紀的中國天文古籍所提及的「沖」字的意義都沒有可能與天體運動中的 opposition 定義有關連

為甚麼外行星 opposition 中文譯做「衝」請參閱 16#
發表於 2010-12-21 00:20: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ca 於 2010-12-21 13:39 編輯

(抄了幾段中國古天文史給各位參考)

----------------------------
諸行星的相互位置

古人以 “合、觸、斗、守、聚、舍、會、留、犯” 等等字眼形容,但一直沒有 "衝" 字,例子

金星 - 木星接近
石氏曰:太白與歲星合於一舍,西方凶。歲星出左,有年 (豐收);出右,無年 (歉收)。

火星 - 土星接近
石氏曰:熒惑從填星聚於一舍,名曰大陽,其下國有重德,致天下期在十年。

水星 - 土星接近
石氏曰:辰星與填星會者,國有土功田役,非法奸臣所為,誅之,吉。

金星 - 火星接近
巫咸曰:太白與熒惑,春斗,歲旱;夏斗,不出其年易相 (一年內宰相換人) ;秋斗,不出其年兵起;冬斗,不出二年有喪。

金星 - 水星接近
《二十八宿山經注》:太白與辰星同守昴 (昴宿),不出百日,趙君為人所困,大臣相戮。

金星 - 土星接近
《春秋緯文耀鈎》:太白觸填星,發大兵,相殘賊。

資料來源:《星占學與傳統文化》 江曉原著


-------------------------------------
清前期對觜、參兩宿先後次序的爭執

在二十八宿中,觜與參是最相近的兩宿 (分別以獵戶座 φ1 及 δ 為距星) ,然而自 13 世紀末以後,傳統觜前參後的順序却因歲差的影響而顛倒 ……

但中國傳統天文,因與星占術數緊密結合而帶有濃厚的非科學色彩,故改調觜參次序一事因與術數法則發生相當大的矛盾,以致在清初社會中引起相當激烈的反彈,甚至有將其變成排外運動中攻擊西人西教的着力點之一,支持術數的保守人士終於在乾隆十七年成功地說服官方改定獵戶座 λ 及  ζ 星為觜宿及參宿距星,從而回復了觜前參後的傳統 (錯誤) ......

資料來源:《社會天文學史十講》 黃一農著

--------------------------
一場驚天動地的曆法大案

湯若望入獄 ....... 楊光先當了監正後,恢復大統曆,但大統曆是經明朝証明,舛誤百出的一部曆法,重新使用仍屢出差錯,只好換用 "回回曆" ,但回回曆認然不準,欽天監形同亂麻 .....

資料來源:《溝通中西天文學的湯若望》 陳亞蘭著

--------------------------
兩年前的筆記:  明末以後,中國天文落後的原因
http://www.alanchuhk.com/China_astronomy_400y_ago.doc
 樓主| 發表於 2011-6-29 00:55:4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1-10-8 19:36 編輯

中國很多天文名詞都原來都是從日本文漢字借用,為甚麼有些名詞卻決定採用其它的中文名稱呢?

例如                                   日文                 中文
--------------------------------------------------------------
Inferior Conjunction           內合                 下合
Superior Conjunction          外合                 上合
Planet                                  惑星                 行星

為什麼中文翻譯內行星合日不用內合和外合呢?

日本人是按照圖分別稱內行星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合日稱為內合,如果內行星在地球和地球之外的合日稱為外合

中國天文學會當年按照內行星合日時的位置去翻譯這兩個天文名詞。

上合日是指內行星合日時,從地球來看是在太陽的上方(所以稱為上合日),這個時候太陽位於內行星與地球之間。
下合日是指內行星合日時,從地球來看是在太陽的下方(所以稱為下合日),這個時候內行星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

下合日時,因為水星在太陽下方,所以從地球來看,有0.2%至0.3%光照面,並非百分之百全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4-26 14:49 , Processed in 0.0185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