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翻譯這個名詞是基於原文 opposition 由 opposite position 合併而成,名稱可以追溯至希臘古代喜帕恰斯 (Hipparchus) 的方位天文學。是指從地球上觀看,當太陽與某一顆外行星(地球軌道以外的行星)之間的距角達到180度時,稱為「衝」;為什麼日文譯做「衝」呢,是因為外行星(當時不知道是大是小,一律對比太陽是卑微)處於與地球對太陽180度的相反位置,對太陽(古代是尊貴)而言,有以卑微「衝」撞尊貴太陽,所以採用「衝」這個字,來翻譯 opposition 這個天象名詞。
Opposition 與「沖涼」、「沖水」的「沖」動作無關。這個錯誤出現在香港七十年代以後,有些天文會社的一部份天象文章、圖片和1996年前的《香港天文年曆》當中,引致後來有些新加入學會的會員亦誤會以為「行星沖」是正確的名稱。在台灣,香港天文台、太空館及七十年代以前的香港出版的天象文章中,並沒有出現這個錯誤。
【注一】:
Explanatory Supplement to the Astronomical Ephemeris and the American Ephemeris and Nautical Almanac
1961 年由 Nautical Almanac Offices of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聯合編著,英國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