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樓主: BaoXueXing

微积开引力红移公式VS相对论引力红移公式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6-5-13 10:37:46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感谢网友mac的回复。相对论的二条引力红移公式,与我推出的一条微积开引力红移公式。到底那条更符合观测数据,要有待观测数据的验证。
 樓主| 發表於 2016-5-15 11:01:25 | 顯示全部樓層
 
用类星体3C48数据来验证



包学行


  大爆炸理论得出3C48子源间距有數十萬光年遠,这是由于红移中未扣除引力红移,把距离误定远了得出的错误结论。

  如果用微积开引力红移公式组建类星体方程组,从类星体红移中扣除引力红移,就可解得到合理的结果,求解的结果请看下图:



3C48辐射示意图.gif


  再看一下3C48求得的距离到底落在哪个位置,请看下图:


3C48与6星系的位置关系.gif


  刚好与本星系团角距近的6星系在同量级的距离上,这就说明了用微积开引力红移公式扣除了一个正确的引力红移值。
  验证支持了微积开引力红移公式。

参考文献:
[1] 包学行,微积开概念V2.3,http://www.soudoc.com/bbs/viewthread.php?tid=10062935
 樓主| 發表於 2016-5-21 11:32: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BaoXueXing 於 2016-5-21 11:36 編輯

用类星体的分布密度统计看哪个距离更合理



包学行


  由于类星体的红移之迷还有争议,用不同理论得出的距离不一样。我们用得到的距离来统计观测到的QSO分布密度,从中对照,看哪个理论得出的距离更合理。
  用SDSS DR7的点源数据,分别采用宇宙学距离与微积开距离得出QSO分布密度。
  图1为用宇宙学距离得出的QSO分布密度。




图1 宇宙学距离-QSO密度分布图


  从图1中可看出宇宙学距离得出越远观测到的QSO密度反而越高,加上因亮度暗未观测到的密度会更高。这有违望远镜的观测特性。产生这种反常的原因是因为宇宙学误把引力红移当距离红移了。
  微积开距离是用微积开引力红移公式,扣除QSO红移中的引力红移后,得出QSO距离,图2为用微积开距离得出的QSO分布密度。



图2 微积开距离-QSO密度分布图


  由于微积开距离是扣除引力红移影响的,得出的距离较正确,观测到的QSO密度是距离越远分布密度就越低。符合望远镜的观测特性。
  对照说明了微积开距离更合理、更正确。

参考文献:
[1] 包学行,微积开概念V2.3,http://www.soudoc.com/bbs/viewthread.php?tid=10062935
宇宙学距离-QSO密度.gif
微积开距离-QSO密度.gif
發表於 2016-5-22 12: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mca 於 2016-5-22 19:48 編輯

(再回覆 Bao)

關於你發表的「SDSS DR7 - QSO 赫羅圖」,感覺上有點自圓其說。原意上,赫羅圖只適合應用於球形星體 (主序星、巨星、超巨星、白矮星),這些星體特性都可以經由色指數 (color index) 知道它們的表面溫度,通過全熱輻射測量和史提芬-波玆曼定律來知道光度 (luminosity) 或絕對熱星等 (absolute bolometric magnitude),因此順理成章可以把數據統計在赫羅圖上。 QSO 不是球狀天體,用不同波段或不同視向望吸積盤的面積和亮度都分別很大,吸積盤的溫度變化很參差,紅移又偏大不受色指數的規範,在這些條件下用赫羅圖來表達你的「微積開引力紅移公式」很難有說服力。 況且一開始你就認定 QSO 必是強引力紅移的天體,在這方面天文學家都不認同你的說法,因為用射電觀測外圍的紅移和用光學波段觀測到的內圍紅移皆一致,確定紅移皆是宇宙學性的,引力紅移小至可以忽略 (之前我已用例子說明了)。事實上 3C 48 不再是發現時那樣令人迷惑,五十年來的觀測使它成為一個紅移標準 (calibrator) 之一,它的 z = 0.367,相應光線行程 41 億光年,共動視向距離 48 億光年 (距離以 PLanck spacecraft 發表的宇宙參數計算)。
 樓主| 發表於 2016-5-22 20:50:59 | 顯示全部樓層
mca 發表於 2016-5-22 12:03
(再回覆 Bao)

關於你發表的「SDSS DR7 - QSO 赫羅圖」,感覺上有點自圓其說。原意上,赫羅圖只適合應用於 ...

非常感谢网友mca的回复:
  我认定类星体是球状天体,如果我的认定是错误的,那么我上述的许多验证都不会得到合理的结果,上述各贴的验证都支持了我的认定类星体是球状天体未出现矛盾。  3C48的射电与光学同红移,与我的类星体方程组的解一点没有矛盾:

  射电是产生于球状类星体的二个磁极,经强引力弯曲后被我们同时观测到的。
 樓主| 發表於 2016-5-22 20:52:01 | 顯示全部樓層
mca 發表於 2016-5-22 12:03
(再回覆 Bao)

關於你發表的「SDSS DR7 - QSO 赫羅圖」,感覺上有點自圓其說。原意上,赫羅圖只適合應用於 ...

非常感谢网友mca的回复:
  我认定类星体是球状天体,如果我的认定是错误的,那么我上述的许多验证都不会得到合理的结果,上述各贴的验证都支持了我的认定类星体是球状天体未出现矛盾。  3C48的射电与光学同红移,与我的类星体方程组的解一点没有矛盾:

  射电是产生于球状类星体的二个磁极,经强引力弯曲后被我们同时观测到的。
發表於 2016-5-22 23: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mca 於 2016-5-23 01:02 編輯

(回覆 Bao 3)

你提出的 QSO 紅移問題其實早在 1960 年代在外國辯論過,十年前你在國內牧夫站貼出同樣內容,今次在這裡重覆舊事。

1960 年代,人們還在摸索 QSO 是怎麽樣的天體,對宇宙學的大爆炸論滿懷疑惑,所以有不同派別 (假說) 把 QSO 的紅移歸究為多開普效應 (Doppler effect)、引力 (gravitational) 還是宇宙學性 (cosmological) 的。以你堅持的「微積開引力紅移公式」和論點來推算 3C 48 的引力紅移高達 0.135349,這明顯是對 QSO 理解不同的結果,你的論點也解釋不到為什麼 3C 48 的紅移與其母星系的紅移相符。
我不再糾纏討論了。

值得參考:

Quasars and Active Galactic Necle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網上有此書的節錄内容
https://ned.ipac.caltech.edu/level5/Kembhavi/Kem_contents.html  (The Nature of Redshift 一章)

Fifty Years of Quasars (pdf)
http://forum.hkas.org.hk/Web/Fifty_Years_of_Quasars_v2.3.pdf
 樓主| 發表於 2016-5-24 15:38:25 | 顯示全部樓層
mca 發表於 2016-5-22 23:11
(回覆 Bao 3)

你提出的 QSO 紅移問題其實早在 1960 年代在外國辯論過,十年前你在國內牧夫站貼出同樣內容 ...

  非常感谢网友mca的回复与提供的参考文献!
  我以前是曾在牧夫贴过类同的内容,但那时只是用38个类星体样本数据作验证。这次是用SDSS DR7的10万多类星体数据作验证,可信度有所提高。
  关于3C48为什么射电与光学同红移,我在上次贴中的附图中已经说明,这次再用红字再标注一下,好引起注意。


3C48为什么射电与光学同红移

3C48为什么射电与光学同红移
發表於 2016-5-25 13:55: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mca 於 2016-5-25 14:26 編輯

(回覆 Bao 4)

你的強引力紅移模型 (3C 48 子源角距 = 0.000226 角秒,距離 r = 4.6459 Mpc,等效線分離 = 1049 AU …),尺度上大幅脫離射電的觀測結果,沒有說服力的,請參閱在
http://arxiv.org/pdf/0910.3782v1.pdf 的射電圖。

1982 年,人們發現 3C 48 居於一個黯淡星雲狀的母星系,兩者的紅移相同 (z = 0.367),說明它是遙遠的類星體 (距離 ~ 1200 Mpc),它的紅移基本上是宇宙學性的,引力紅移可以忽略,而你的模型卻顯示引力紅移達 0.135 ...。 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3C_48

1991 年更觀測到 3C 48 噴流與母星系的氣體碰撞變成不規則形狀,並不是你模型顯示的「強引力讓二極的射電束流彎曲」,參考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52/n6333/abs/352313a0.html

關於你提及的 z = GM / (c^2 R),它只是近似公式。若要真比較,應把你創立的公式與完整的「廣義相對論引力紅移公式」比較。

以上是我的回應總結,就此結束不再補充了。

 樓主| 發表於 2016-5-25 22:02:49 | 顯示全部樓層
mca 發表於 2016-5-25 13:55
(回覆 Bao 4)

你的強引力紅移模型 (3C 48 子源角距 = 0.000226 角秒,距離 r = 4.6459 Mpc,等效線分離 =  ...

  感谢网友mca的回复与参考文献!

  我上贴附图中画出了3C48的2磁射电经强引力弯曲后被我们同时观测到。这种强引力弯曲对光学波段也同样存在,甚至通过这种弯曲让我们可看到类星体的背面。但相对于中心的光度,周边的弯曲光会很弱,观测到的只能是一个较暗弱的背景。所以我的模型与您提供的文献中的背景“星系”没有矛盾。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12-3 22:40 , Processed in 0.0211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