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查看: 11459|回復: 0

怎樣從紅移估計天體的距離 ?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9 01:26: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mca 於 2010-1-19 02:08 編輯

Q:   2009 年 4 月,互聯網報導紅移達 8.2 的最遙遠天體
( http://apod.nasa.gov/apod/ap090429.html ),為甚麼說它最遙遠呢 ?

A:   因為從星光紅移我們可以推算星的距離。

「紅移」並不是星光變為紅色的意思,它是指星的光譜線從原位置移向紅色端,亦即是說星光的波長被拉長了。科學界一直認為,如果紅移程度不大,天體退行 (離開地球) 的速度與紅移量成正比,即是 z = v / c,式中的 z 是紅移量,v 是退行速度,c 是光速 (300,000 km/s),例如天體紅移量 z 是 0.01,表示星光的波長被紅移拉長了 1 %,天體也以 1 % 光速或 3000 km/s 離開地球。1929 年,哈勃更發現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其距離成正比 (下圖),稱為「哈勃定律」,從此奠定宇宙膨脹論的基石。


哈勃發表的星系退行速度與距離關係圖



圖中縱軸是天體的退行速度 v,橫軸是距離 d,直線的斜率 v / d = 哈勃常數 H,這幅圖的 H 值大約是 500 km/s per Mpc,比現代公值大七倍,後來量程續步擴展至更遙遠的空間,到現在 H 值已被大幅調低至 71 左右了,哈勃定律的式子也改寫成

      d = c / H‧z  

例如觀測所得的 z = 0.03,星體的推算距離便是

     d = 300000 / 710.03 = 126 Mpc = 4 億光年。

如果星體的紅移程度大 (譬如 z 達 0.1 以上),它的退行速度也很大,這時「相對論效應」(Relativistic effect) 便不能忽略了,上述式子應修正為

     d = c / H‧[ (z + 1)^2  - 1 ]  /  [ (z + 1)^2 + 1 ]

現在把網上報導的 z = 8.2 代入修正式子中,

      d = 300000 / 71[ (8.2 +1)^2  - 1 ]  /  [ (8.2 + 1)^2 + 1 ] = 4130 Mpc = 135 億光年

135 億光年十分接近可見宇宙半徑的盡頭,所以說這個天體最遙遠,它可能緊隨宇宙大爆炸之後不久出現,然後隨宇宙膨脹移至現在的推算距離。
   
以上計算基於主流理論 ---- 相對論是對的,星光紅移是宇宙膨脹的結果,宇宙亦以線性加速向外膨脹。

現今「紅移定距法」廣泛被天文界接納,不過它只適用於大尺度的宇宙,在大尺度下,各個星系根據哈勃定律退行。在小尺度空間裡 (例如仙女座 M31 星系至銀河系的範圍),鄰近星系會因萬有引力作用互相靠隴使紅移偏細,M31 甚至出現相反的星光藍移現象。


----- 歷史性照片 -----

哈勃坐在二百吋望遠鏡的「副鏡籠」內,帕洛瑪天文台拍攝。



1949 年的哈勃與四十八吋史密特式望遠鏡,帕洛瑪天文台拍攝。



歷史上的大型反射望遠鏡 (Fig. 17 是哈勃為 200 吋鏡開光拍攝的照片)
http://www.astrosurf.com/re/buil ... opes_reflectors.pdf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4-26 22:26 , Processed in 0.0100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