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樓主: WCYue

2015年4月4日,月全食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5-4-4 12:42:13 | 顯示全部樓層
今天上午8時,香港其它月食活動地點天氣預測

quarry bay.jpg
 樓主| 發表於 2015-4-4 16:54:13 | 顯示全部樓層
今天下午2時,香港各個月食活動地點天氣預測

尖沙咀星光大道 (太空館、香港天文學會、觀天會)

螢幕快照 2015-04-04 下午4.55.41.png

青衣 (可觀中心)

螢幕快照 2015-04-04 下午4.57.01.png

大埔科學園白石角碼頭 (香港天文學會掩星組)

螢幕快照 2015-04-04 下午4.53.04.png

 樓主| 發表於 2015-4-5 02:49:47 | 顯示全部樓層
白石角海濱長廊及大埔地區月全食前後天色情朗,月球位置無雲遮擋。



IMG_7487.jpg
IMG_7257.jpg
 樓主| 發表於 2015-4-5 21:36: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有天文學家恉昨晚的月食只是偏食非全食

昨晚出現本世紀最短的一次月全食,雖然稱為月全食,美國芝加哥的天文學家柯特·倫茲(Curt Renz)指出,傳統計算上忽略了一些可能出現的細節,這些因素令這次月食由原本理論上的月全食變成月偏食。

4月4日的月食是全食還是偏食,這一切都取決於如何定義地球影子的中心和本影的邊界。一直以來美國海軍天文台(USNO)和英國皇家航海年曆辦公室(Her Majesty's Nautical Almanac Office,HMNAO)採用蕭維力(William Chauvenet)的研究將地球本影的理論值擴大1.02。按照這個計算今次月全食時間持續12.2分鐘。 美國太空總署天體物理學家伊斯本力(Fred Espenak)採用丹容(André-Louis Danjon)的修正值計算得到今次月全食只有4.7分鐘。

柯特·倫茲用地球的實際形狀計算,昨晚地球的本影只是遮掩月球直徑0.995,是月偏食。他表示,無論美國海軍天文台或者美國太空總署計算時,都假設地球的本影是完美的圓形,他們應該考慮到地球的扁圓形,因此地球本影應該是橢圓形的本影 。

地球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它兩極直徑只有赤道直徑的99.67%,有大約21公里的半徑差異。倫茲指出,最常見的計算模型是假設地球是一個完美的球體,用地球在45°緯度半徑作為修訂補償。

專門從事天體力學硏究的比利時天文學家米斯(Jean Meeus)認為,如果按照倫茲採用地球的真實形狀計算,今次月食是月偏食。然而伊斯本力指出,精確計算月食不僅是要修正地極半徑,還要計算地球的橢圓,在月食的時候投射到基本面,和地球傾角、接近或遠離太陽等因素。

【圖:柯特·倫茲;文:節譯自天空與望遠鏡網頁】

注意:伊斯本力已經退休,美國太空總署的日、月食網頁短期內不會按照新觀測數據更新。

app01.jpg
 樓主| 發表於 2015-4-5 21:38:47 | 顯示全部樓層
今次月食本港天文愛好者拍攝到藍色頻帶

Lunar Eclipse.JPG

月全食雖然大多數人會看到紅色,本港及海外天文愛好者用望遠鏡觀察及拍攝到月球上出現第二種色調,拍下了月亮全食期間出現藍色波段的色彩。

藍色頻帶由地球太氣層上的臭氧引起,科羅拉多大學大氣科學家李察·基恩(Richard Keen)解釋,大多數照明月亮的光穿過平流層,並通過散射。當光線穿過平流層上面的臭氧層,將紅光吸收,令經過光線變得更藍色。這種現象可以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望遠鏡,在地球本影周圍的邊緣看見及拍攝到形成藍色邊框。

【圖:梁麗姸拍攝,吳偉堅後處理;文:節譯自太空天氣網頁】

jw_strip2.jpg

Jimmy Westlake 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拍攝的照片
 樓主| 發表於 2015-4-6 21:20:52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本天文同好拍攝的地影照片清楚顯示今次地影並未完全遮掩月球



Credit: bs-soma

拍攝數據有關網頁

http://www.astroarts.co.jp/photo-gallery/photo/25791.html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00:26: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會外務副會長吳偉堅 (Eric Ng) 翻查拍攝記錄作HDR 處理看清楚, 最近食甚時的一幅原始圖(8:01分), 雖然當時有雲, 影像並不很理想,但推高飽和度後, 看到本影大氣紅色顏頻及臭紫色頻帶, 果然還看到疑似生光現像啊!!!

app1.jpg
拍攝及圖像處理:吳偉堅、梁麗姸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00:30: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會培訓部部長梁威恆 (Schindler Leung) 在學會 Facebook 上談論這次月偏食還是月全食的爭論,他綜合了最近三次在香港拍攝的月全食相片,給大家自行評估究竟這次月食究竟是否全食。

app01.jpg

左: 2014年10月8日 11:25 UT (生光時間為 11:24UT)
中: 2015年4月4日 12:00 UT (食甚時間為 12:00 UT)
右: 2011年12月10日 14:31 UT (食甚時間為 14:31 UT)

圖中可以看到2014年那次生光一刻,和今次食甚時相差無幾;2011年食甚則和今次食甚有一定差別,月球邊緣位置不見明顯亮環。三張相均附有邊緣位置RGB數值,可見今次食甚時的邊緣數值仍在 200 以上,接近全白的255。

雖然三次拍攝器材及大氣條件稍有差異,但我已盡力令三張相片看起來較為一致,另外為方便比較月球邊緣位置,我刻意將較接近地球本影外緣位置統一。

 樓主| 發表於 2015-4-7 11:19:32 | 顯示全部樓層
美國《天空及望遠鏡》雜誌收集來自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及遠東的觀測報告,基本上所收到目視觀測者的報告都相當吻合,指今次月食並非全食。反而不同的攝影者,因為拍攝時採用的拍攝手法,曝光,對比度,動態範圍等等的調較,令照片的變化遠遠大於不同人的眼睛用望遠鏡觀測。

《天空及望遠鏡》雜誌高級編輯羅傑·辛諾特(Roger Sinnott)和澳洲天文學家大衛·夏勞(David Herald)最近完成從1842年至2011年得到的26,685份月食報告,進行徹底分析,其中許多都是來自從1956年起,《天空及望遠鏡》雜誌的讀者。他們發現,每次月食,大氣影響地影的大小有幾公里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可預知,而且原因不明。
 樓主| 發表於 2015-4-15 03:37:20 | 顯示全部樓層
澳洲著名天文觀測及掩星計算天文學家大衛·夏勞(David Herald)對於四月四日的月食計算及觀測進行全面的分析,他採用丹容(Danjon)的推算方法,再包含地球實際的扁圓形狀,地球相對於太陽在一年中的變化的傾角和他最近與羅傑·辛諾特(Roger Sinnott)共同分析由1842年至2011年,得到的22,539份環形山計時觀測報告,推算的地球本影。得出今次月食最大食分的數值:

眾數(在數學或統計學中指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變量值 Modal)是:0.999
中位數(median)是:1.001
平均數(mean)是:1.002

意思是,從統計學上預期大量的觀測者,對這次月食的食分最常見的估計是0.999,會有很多的估計比1.001小,亦有相約估計比1.001大,而且整體平均所有的估計將會是1.002。

從過往的觀測報告,辛諾特和夏勞發現,每次月食,大氣中有效的本影食層的厚度有幾公里的變化,原因不明,亦不可預知。

目前還不知道有多少觀測者在今次月食做了環形山計時,因此未能判斷它是全食還是偏食。至今收到的目視觀測報告似乎同意今次只是月偏食。但是本影邊緣的確切定義是什麼?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

【圖:劉紀忠;文:節譯自天空與望遠鏡網頁】有關大衛·夏勞對今次月食的計算工作將刊載於六月出版的《天空與望遠鏡》雜誌

app0.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4-19 14:13 , Processed in 0.0156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