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查看: 3398|回復: 0

香港太空館講座 : 天文研究及發展系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7-8 12:22: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粵語講解 to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第一講:

中冰河時期的發現及其成因研究
普遍地質學家認同米蘭柯維奇效應,即地球公轉軌道偏心率變化、地軸傾斜率變化和地軸進動都會做成地球平均溫度下降2至8度的小冰河時期。它們的時間長度分別為10萬年、4萬1千年和2萬2千年,時效較短。而在地球過去10億年的地質史上,平均溫度下降8度以上,歷時3千萬至3億年的五大冰河期,其成因則尚未清楚。
講者在研究過去5億年的地球平均溫度變化的曲線中,找到一種重覆出現、歷時一兩千萬年,可令全球平均溫度下降4至6度的中冰河時期。講者將於講座中嘗試解釋其令全球溫度下降的原因。
日期:2014年7月19日(星期六)
講者:陳鑄略先生(資深天文工作者、香港觀天會顧問)

第二講:

重力餘波
二零一四年三月,美國天文學家宣布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內找到原始重力波遺留的痕跡,旋即引起科學界的高度關注;這項觀測一旦獲得確認,不單為宇宙暴脹理論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也是迄今重力波存在的最直接證據。
重力波由重力擾動產生,是愛因斯坦在一個世紀前根據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時空漣漪」─充斥宇宙但又微弱得幾乎無法偵測!講座中,講者將先介紹重力波的本質,認識可產生強重力波的各種天文事件,再討論探測重力波的技巧和原理、相關的實驗設計和未來計劃。
日期: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
講者:鄭啟明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香港觀天會顧問)

第三講:

白矮星─天體物理學的舞台
錢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可能是首位成功應用量子力學於天文學上的科學家,其中知名成就─白矮星的質量限制是1.44倍太陽質量等貢獻,讓我們加深瞭解恆星演化,特別是致密星體的結構;然而,年青的錢德拉塞卡與著名天文學家愛丁頓Eddington)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使他陷入無助的境況,甚至擱置研究有關課題長達二十多年。本講座將會回顧兩人爭辯的因由和過程,也會從錢德拉塞卡的科學美學,探討科學家如何在困難重重的科研工作上獲得動力的來源。
日期:2014年8月2日(星期六)
講者:
彭金滿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香港觀天會顧問)

第四講:

弦論和宇宙學─新想法滿足新實驗數據
弦論和宇宙學是天生一對的理論。要對早期宇宙提出基本問題就先要理解量子引力。另一方面,觀測宇宙學提供了一個可信賴的途徑來偵測這些基本物理。講座中,講者將會論證暴脹宇宙(我們目前對宏觀世界的理論性模式)本身並不是一套完整理論,必須要依賴微觀的高能物理來求全。講者將會論述一些近年從弦論建立出來的暴脹模型的發展,與及關於這些模型的觀測信息,例如原始重力波,以至我們如何利用手上的信息來揭開這個潛在理論的元素。
日期:2014年8月9日(星期六)
講者:蕭文禮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香港觀天會顧問)

第五講:

航天科技對現代天文學的貢獻
太空天文觀測的優點在於其不受大氣層的干擾,令星體的影像能更清晰地呈現,以及可採集伽瑪射線等被大氣層吸收的波段。在近四十年,人類已發射接近一百個太空望遠鏡及觀察儀器,如著名的哈勃望遠鏡,測量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WMAP,搜尋地外行星的Kepler等。本講座將會介紹幾個對天文學有重大貢獻的航天任務以及未來太空天文觀測的展望。
日期:2014年8月16日(星期六)
講者:任哲航博士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香港觀天會顧問)


時間:

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 : 演講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4-19 12:33 , Processed in 0.0162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