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查看: 6956|回復: 0

逐步接近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3-7-16 18:5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逐步接近法又稱為飄移法,是赤道儀對極軸的一套技術,從恒星在望遠鏡視場的移動方向,修正極軸的「仰角」和「方位」,將極軸調校至和地軸平行

校正極軸仰角
先把赤道儀的極軸指向北,找一顆位於天赤道附近近東面水平的亮星(仰角必須在45 度以下),把星導入視場,調鬆焦點至圓盤狀(下同),轉動赤經或赤緯微調,使星沿東西或南北線移動,如星移往十字線之北,則須減少仰角;如星移往十字線之南,則須增加仰角。如果選西面水平的亮星,當星移向北則增加仰角,移向南則減少仰角。

校正極軸方位
選擇一顆在天赤道附近而位於中天的恒星,把星導入視場,若星移向北則極軸要向東移,若星移向南則極軸要向西移。

「盲目的」逐步接近法
即使有人不懂分辨視場內的方向,但只要明白其原理及有一隻能計秒的表,極軸方位和仰角的移動方向是可以試出來的。
方法是先用秒表量度星點由十字線中心點移動到邊緣所需的時間,然後隨意移動方位或者仰角,再一次計時,如果時間延長了,則移動方向正確(因為正「逐步接近」,設原來3分鐘偏差了3角分,現在6分鐘才偏差了3角分),如時間縮短了,則表示移動方向錯誤。經過反復的調校,只要有耐性,一定能準確校正極軸。

看兩張使用逐步接近法把極軸調節至高度準確後拍攝的實戰照片。以下是拍攝資料:

M22
拍攝日期:2000年6月4日
拍攝時間:01:14 - 01:19(HKT)
拍攝地點:沙田
赤道儀:高橋 EM-1
望遠鏡:Celestron C8(D=200mm , F 10)
底片:Fuji Superia 400 負片
拍攝方法:加減焦鏡以F6.3直接焦點(有效焦距1260mm)
曝光:5分鐘(在5分鐘拍攝過程中完全沒有作電動或手動修正。)
M22.jpg

土星
拍攝日期:1999年10月10日
拍攝時間:00:32(HKT)
拍攝地點:沙田
赤道儀:Losmandy G11
望遠鏡:Meade 10吋折反射鏡(D=253mm , F 10)
底片:Fuji Superia 100 負片
拍攝方法:目鏡投影
合成焦比:F213
合成焦距:54212mm
曝光:50秒(在50秒拍攝過程中完全沒有作電動或手動修正。)
Saturn_991010.jpg

極軸定向
拍攝這M22當晚使用C8對極軸,倍率約200倍,使用一隻經改裝的雙十字線目鏡監視導星,精確度達到60分鐘之內,導星在南北線完全沒有飄移。赤道儀追蹤的精確度,包括齒輪的週期誤差在東西方向反映,極軸是否準確在南北方向反映。當一台赤道儀的極軸定向高度準確,我們從導星在東西線的飄移便可看出這台赤道儀的性能和誤差:
導星偏了西------赤道儀的恒星速慢了;
導星偏了東------赤道儀的恒星速快了;
導星在東西方緩慢往復飄移-------正常。反映了赤道儀的「週期誤差」(即periodic error)。如果這時你從極軸鏡中看到北極星出現在一個不應該出現的位置,更表示你的極軸鏡光軸根本和極軸不平行,需要修正(從極軸鏡身的3或6枝螺絲修正)。在沒有軟件硬件輔助下,從前要知道自己的赤道儀追蹤精度怎樣,最佳方法就是對個靚PO。以這張土星照片為例,長邊是東西方向,短邊是南北方向,可以看見即使去到超過5萬mm焦長,在50秒的曝光時間內,南北都沒有飄移,飄移都集中在東西方向。即使過往以M 10用F 400的有效焦比拍攝行星,在接近十萬mm的有效焦長下,所需要的精確度亦僅為約15分鐘沒有飄移,因此我相信這個精確度已經達到我個人能耐和儀器的極限。反觀只有數倍的極軸鏡視場內,一條刻度的闊度已達數十角秒。很明顯,相對於逐步接近法,用極軸鏡對極軸只是一種粗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3-19 14:14 , Processed in 0.0150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