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樓主: WCYue

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天文定義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22-3-11 14:43: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3-11 16:04 編輯

清朝二十四節氣妖怪圖

IMG_3533.JPG IMG_3534.JPG
IMG_3535.JPG IMG_3536.JPG

IMG_3537.JPG IMG_3538.JPG
IMG_3539.JPG IMG_3540.JPG

IMG_3541.JPG IMG_3542.JPG
IMG_3543.JPG IMG_3544.JPG

IMG_3545.JPG IMG_3546.JPG
IMG_3547.JPG IMG_3548.JPG

IMG_3549.JPG IMG_3550.JPG
IMG_3551.JPG IMG_3552.JPG

IMG_3553.JPG IMG_3554.JPG
IMG_3555.JPG IMG_3556.JPG
 樓主| 發表於 2022-4-23 12: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4-23 13:30 編輯

現代二十四節氣的準確計算

計算二十四節氣更精準的方法是用模擬器直接按照實時情況計算結果。

精確度可以達到0.000 001度(0.003 6")

時間可以計算至0.001秒

步驟如下:

勾選歲差(Precession)所有的選項,包括勾選實時曆元(Use Current Ephoch,即是用相關節氣的黃經位置的日期和時間)。

先用模擬器將太陽運行到相關節氣的黃經位置(例如:30度)附近。

再將模擬時間減至0.003秒,使到黃經數值可以顯示每十萬分之一度的變化。

監察黃經到達預定的數值(例如:30.000 000度),然後紀錄這個時間。

手動微調模擬時間(0.001),直至準確出現 30.000 000度。
 樓主| 發表於 2023-3-5 13:35: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3-3-5 13:47 編輯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

西漢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撰書


天道大數,相反之物也,不得俱出,陰陽是也。春出陽而入陰,秋出陰而入陽,夏右陽而左陰,冬右陰而左陽。陰出則陽入,陽出則陰入;陰右則陽左,陰左則陽右。是故春俱南,秋俱北,而不同道;夏交於前,冬交於後,而不同理。立行而不相亂,澆滑而各持分,此之謂天之意。而何以從事?天之道,初薄大冬,陰陽各從一方來,而移於後。陰由東方來西,陽由西方來東,至於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為一,謂之曰至。別而相去,陰適右,陽適左。適左者其道順,適右者其道逆。逆氣左上,順氣右下,故下暖而上寒。以此見天之冬右陰而左陽也,上所右而下所左也。冬月盡,而陰陽俱南還,陽南還出於寅,陰南還入於戌,此陰陽所始出地入地之見處也。,,陰日損而隨陽,陽日益而鴻,故為暖熱初得。大夏之月,相遇南方,合而為一,謂之日至。別而相去,陽適右,陰適左。適左由下,適右由上,上暑而下寒,以此見天之夏右陽而左陰也。上其所右,下其所左。夏月畫,而陰陽俱北還。陽北還而入於申,陰北還而出於辰,此陰陽之所始出地入地之見處也。至於中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陽日損而隨陰,陰日益而鴻,故至於季秋而始霜,至於孟冬而始寒,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畢藏,天地之功終矣。
 樓主| 發表於 2023-5-18 10:32:44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沒有大滿
作者:劉曉峰,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中為什麼沒有大滿?目前能看到三種解釋。一種從農業生產角度加以解釋,認為大寒小寒、大暑小暑都是在極冷和極熱的時間段,由於冷、熱持續時間長,相當於兩個節氣,且人們正好在貓冬、避暑,沒什麼活動,所以分成兩個相連的節氣。但春種、秋收期間農事繁忙,事情比較多,節氣本身的特點分明,所以不需要命名兩個大小相連的節氣。還有一種是從中國文化的“滿招損、謙受益”這一角度加以解釋,認為事情太過圓滿就會向不好的方向轉變,不稱大滿體現了中國人的辯証思維。而農史學家唐志強獨辟蹊徑,從谷物成熟程度解釋小滿和芒種。他引用明人顧元慶《檐暴偶談》談到小滿和芒種兩個節氣“皆指麥言”,都是針對麥子的成熟和收獲情況來說的。所以在夏季和冬季的節氣中,用“四小三大一芒種”來反映寒暑程度、下雪數量和谷物成熟程度的變化。即小滿、小暑、小雪、小寒,對應的是芒種、大暑、大雪、大寒。這三種觀點都各有所據,邏輯自洽。本文則擬從二十四節氣整體結構這一角度,進一步討論一下這一學術問題。
首先要探討的是應不應該有大滿?從二十四節氣的結構看,回答是應該有。形式的整齊劃一,是二十四節氣稱謂形成過程所遵循的內在美學追求。在講究文辭駢儷、追究對仗工整的漢代,從春分秋分到冬至夏至,從立春立夏到立秋立冬,這些稱謂的定型過程,實際上貫穿著這一美學追求。按照這一美學追求的原則,二十四節氣中,以大小而稱的本來就應當有四對。這就是小滿大滿、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所以小滿后面,按照道理應該有大滿。有了大滿,就形成了小滿大滿、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這四組均衡的稱謂,完全符合二十四節氣稱謂形式上對整齊劃一的追求。而我們今天看到的二十四節氣中並沒有大滿,排在小滿之后的是芒種。芒種這個節氣稱謂的出現打破了一個整齊劃一的格局。對於整齊劃一的美學追求者,芒種出現在一個不該出現的位置,就像一根鋒利的芒刺扎在眼睛裡一樣。

從二十四節氣整體結構上看,芒種出現的位置也不對。我在《二十四節氣的生成結構》中曾分析過,二十四節氣內涵四季八節的劃分,其排列是很有內在規律的。要而言之,第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立”是按照把一年按四季均等分割這一思路創造出來的。第二,每個季節都被均等地劃出六個節氣。這意味著每個季節被二十四節氣細劃成了六份,每一部分大約是十五天。第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又將被“四立”切分開的四季一分為各有四十五天的兩部分。第四,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加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構成通常所說的“四時八節”的“八節”。這八個節氣構成二十四節氣的大框架,是撐起一所叫作“年”的中國時間殿堂的八根巨柱。基於上述特征,我曾指出:“從生成結構而言,二十四節氣的內部結構和《周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過程基本是同構的,是由一氣而分陰陽,由陰陽而分四時,由四時而分八節,最后由八節拓而為二十四節氣。”但限於篇幅,當時主要探討了二十四節氣中四季與八節在結構上的重要性。而對於“太極生兩儀”這部分,即二十四節氣陰陽的部分沒有作進一步展開。那麼,如果從陰陽這一角度進行分析,我們能夠看到二十四節氣具有怎樣的結構性特征呢?
從陰陽的角度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年在二十四節氣中實際上是以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陰陽極點為核心展開的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分成乾坤一氣由冬至而夏至和由夏至而冬至兩個循環的系列。這兩個序列一個是陰氣由弱而強、陽氣由強而弱的序列,另一個是陽氣由弱而強、陰氣由強而弱的序列。在日常的時間生活中,這兩個序列是連貫成一個整體不斷循環往復,即:
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在這兩個序列中,冬至和夏至作為陰極和陽極構成兩個最重要的時間節點。而上文所討論的應該存在的“四大四小”拱衛的正是這兩極。直觀起見,我們這裡不妨加上大滿,以冬至和夏至為中心做一排列:
小滿、大滿、冬至、小寒、大寒
小雪、大雪、夏至、小暑、大暑

如此排列,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陰陽觀念如何清楚地存在於二十四節氣中。立足古人陰陽思維方式來思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夏至日影最短,日照時間最長,是陽極﹔冬至日影最長,日照時間最短,是陰極。這兩極結構成一年的陰陽變化。第二,冬至和夏至是非常重要的兩極。小滿、小暑、小雪、小寒,和芒種、大暑、大雪、大寒的設置都和夏至與冬至這兩個點相關。具體說是小滿、芒種和小暑、大暑拱衛著夏至,小雪、大雪和小寒、大寒拱衛著冬至,這十個節氣的排列結構成了二十四節氣的陰陽二極。第三,小滿、芒種、小雪、大雪以坎(水)為中心,小暑、大暑、小寒、大寒以離(火)為中心,是兩組對應排列的節氣。明乎這一結構,就明白了小滿、芒種這兩個節氣本來擁有的水屬性,也不難推知芒種這個節氣的位置,本來應該有的就是形容江河滿溢的“大滿”。

至此我們就走到了討論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滿而沒有大滿這一問題的核心地帶——形容江河滿溢的“大滿”,何以被排除在二十四節氣之外?實際上,這個問題觸及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災難記憶。
水是生命的源泉,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但水大則為大災。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留下了一次又一次有關大洪水帶來巨大災害的記憶。在神話傳說時期,共工與顓頊爭帝失敗后怒觸不周山,引發了大洪水。按照《淮南子》的記載,洪水帶來巨大的災難,“水浩洋而不息”,人民流離失所,世界一片“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的淒慘模樣。《孟子》則記載“當堯之時”的大洪災。其時“水逆行”,洪水“泛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對於二十四節氣起源地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黃河的一次次泛濫,一次次巨大的洪災給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過巨大傷害。這一切沉澱成了中華民族精神最深層的災難記憶。明乎此,形容江河滿溢的“大滿”為什麼進入不了二十四節氣,已經有了更為合理的解釋。

我們今天看到的二十四節氣中沒有大滿,排在小滿之后的,是芒種。《淮南子·天文訓》雲:“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風濟,音比夾鐘。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音比大呂。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黃鐘。”立夏入夏,經歷過小滿,節氣走進了芒種。芒種一稱“忙種”,得名於農時。芒,指的是麥子一類有芒刺的庄稼,成熟后挺著尖尖的芒刺等待收割。進入芒種,冬小麥進入了收割季節。收割完畢馬上就是谷黍等農作物的播種季節。農諺說:“過了芒種,不可搶種”“過了芒種,不能強種”。好多地方播種都必須趕在芒種季節完成。這一收一種,讓夏至前的這個節氣,名副其實成了農人最忙的播種節氣。夏季雨水盛大,有洪澇之虞,而芒種一詞,以煥發土地的生命力為本質,擁有土屬性。用五行的觀點看,以土性鎮壓一下可能泛濫的大水,亦為宜矣。盡管事實上在民間諺語中至今仍舊有把小滿大滿並提的說法。例如在南方有“小滿大滿江河滿”的俗語,在福建鬆溪也有“小滿不滿,大滿不管﹔小滿滿一滿,大滿滿三滿”。但已經形若枝梢末節,勢亦弱於螢火,對二十四節氣中芒種名稱的確定,已經毫無影響。農業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芒種其為名也,得其時哉,得其所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4-26 05:11 , Processed in 0.0184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