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查看: 4155|回復: 0

何謂「星骸 Stellar Corpse」?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2-2 01:40: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mca 於 2010-2-2 03:12 編輯

星骸是星體死後的最後形態,當星體把核心的氫燃燒殆盡後,它的直徑會劇脹 5~30 倍成為「巨星 giant」,大質量的星更會脹到原直徑的 30 倍甚至數百倍成為「超巨星 supergiant」,巨星或超巨星都是星體的晚年象徵,巨星的溫度比太陽低,所以顏色帶紅,有時亦叫紅巨星。

                                     [ 哈哈,傳媒叫某藝人做紅巨星,是捧還是咒 ? ]

所有巨星的表面並不穩定,光度變化之餘還會刮風 (stellar winds) 不停地把本體物質吹向外太空,被吹走的物質形成「行星狀星雲 planetary nebula」,最後只剩下中央的「白矮星 white dwarf」。

超巨星的表面也會刮風把本體物質吹走,但星體的重力塌縮實在太厲害了,不久把星體中心壓成一個以中子為主且密度極大的硬體,當密度達到飽和時,受壓的硬體便依 “不相容原理” 立即向周圍的內塌物質反彈,產生激波使星體爆炸成為超新星,爆炸後的遺體會成為「中子星 Neutron star」或「黑洞 blackhole」。

白矮星、中子星 和 黑洞就是我們所知的三種星骸。根據天體物理學,少於 1.4 倍太陽質量的星骸必定是白矮星 (1.4 倍也因此叫 “錢德拉塞卡極限”),大過 1.4 倍太陽質量的星骸會變成中子星或黑洞,不過目前還未確定中子星和黑洞的質量範圍,猜測中子星的質量可能是 1.4 ~ 5 倍太陽質量,黑洞是 3 ~ 5 倍太陽質量或以上。

以下是三種星骸的粗略比較:
白矮星   1.4 倍太陽質量以下,大小似地球,密度 ~ 1000 kg /cc。
中子星   1.4 ~ 5 倍太陽質量,直徑 ~ 30 km,密度 ~ 10^11 kg/cc。
黑洞     3 ~ 5 倍太陽質量或以上。直徑理論是零,密度無限大。

有兩點要留意:
1.  白矮星最初是白色或藍白色的 (相當於表面溫度 10000 K 以上),最後冷卻變紅直至失光不可見。

2.  由星死導至的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 (supermassive blackhole) 是完全不同的天體,後者是極大量物質集積後因重力塌縮而成為黑洞,質量比太陽大十萬至十億倍,通常藏在星系中心內,它活躍時使鄰近物質發光或運動失常而被發現,目前有百多個在候選名單中,包括己被肯定的 Sgr A* (在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但由星死導至的黑洞一個也沒有被肯定過。


---- 圖片 -----

天狼主星及其伴星 Sirius B,後者在相片的左下角,它是一顆白矮星,質量似太陽,但直徑小如地球 (哈勃望遠鏡圖片)



在戒指星雲中心的白矮星  (圖片來源 http://seds.org/Messier/m/m057.html)



在蟹狀星雲中心的中子星,它也是一顆脈沖星,每秒自轉 30 次,每次發出兩道射電脈沖
(圖片來源 http://chandra.harvard.edu/photo/2006/crab/)



這動畫顯示超大質量黑洞 Sgr A* (圖中的五角星符號) 怎樣影響鄰近星體的運動
http://www.astro.ucla.edu/~ghezg ... s/orbitsMovie.s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4-20 18:50 , Processed in 0.0112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