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查看: 10170|回復: 0

怎樣利用造父變星測定距離?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6 12:02: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mca 於 2012-3-25 21:52 編輯

造父變星 (Cepheid) 有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光變周期與絕對星等有一定的關係,像圖一。




假設 M100 星系有某顆造父變星,從觀測知道它的光變周期是 24.0 天,平均視星等是 25.8 (圖二),那麼它的絕對星等便可以從圖一查出來,即是 A 點的絕對星等 = -5.2,之後再從下列公式算出這顆星 (或 M100) 的距離:

m – M  = 5 log (d) – 5

式中的 m 是視星等,M 是絕對星等,d 是距離 (以 parsec 秒差距計)。現在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中,得 25.8 – (–5.2) = 5 log (d) – 5,結果 d = 16,000,000 秒差距或 52,000,000 光年,即是 M100 的距離是五千二百萬光年。使用這樣的推算方法,誤差往往有 10 ~ 20 %, 因為圖一的斜線是從累積資料統計出來,所以各家引述的星系距離都稍有差異, 例如仙女座  M31 星系,有人認為它的距離是 2.3 百萬光年,也有人說是 2.5 百萬光年。在實際觀測中,造父變星有幾種分類,主要有 I 型 (金屬含量多) 及 II 型 (金屬含量小),它們的圖一曲線斜率有明顯的分別,甚至有小部份的曲線是非線性的,因此利用造父變星為「量天尺」,過程要十分謹慎,星光的光譜 (金屬含量、顏色指數、紅移或藍移等) 先要分析清楚,決定類型後才可繼續推算和修正,通常造父變星測距到 20 Mpc (6.5 千萬光年) 左右,再遠誤差增大。

第一個發現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 - 絕對星等關係的人是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女天文學家勒維達
( http://en.wikipedia.org/wiki/Henrietta_Swan_Leavitt ),後來哈勃利用勒維達的發現測定幾批星系距離與紅移的關係,得到宇宙膨脹的初步印象。早期的天文學家以為 M31 在銀河系之內,後來也藉造父變星測距方法將 M31 距離修正了。

------------
[註] 傳統上,天文學家以星體光度 (luminosity) 代替絕對星等。Luminosity 解作星體輻射出來的總功率,單位 watts,兩者可經這條公式互換: 4.8 – 星體的絕對星等 = 2.5 log (星體光度 / 太陽光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4-25 19:08 , Processed in 0.0275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