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查看: 1734|回復: 14

《倒果尋因(易)》文字撮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2-1-22 10:12: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2-5 13:59 編輯

以下是,「《倒果尋因(易)》- 「探討現代便攜智能天文望遠鏡在天文觀測上的能力為什麼能夠比同類型口徑的電腦控制天文望遠鏡強大百倍」講座的預備文字撮要

IMG_0547.JPG
Credit :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2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1-22 10:41 編輯

重要說明:

講座中所提及各種功能,講者是從各方面的公開報導、智能望遠鏡工作社群中用戶的查詢及負責處理相關觀測項目的責任天文學家回覆、講者使用的經驗推斷出來。其中討論的技術與廠方實際上使用的專利技術細節可能有差異,敬請留意。

講座內只陳述有關主題,其它細及潛在問題未能全面披露。

【利益申報】

講者及香港天文學會沒有持有相關公司及其產品的直接或者間接利益,亦沒有受任何資助

【版權】

講座提及的資料來源是從公眾渠道取得,有關商標、規格及說明均屬相關機構。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2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1-22 10:55 編輯

內容大綱:

01. 便攜智能天文望遠鏡的設計理念和它背後的操作原理
02. 便攜智能天文望遠鏡有那些專門技術
03. 尋星及追蹤技術
04. 準確定位技術
05. 準確測光技術
06. 動態降噪技術
07. 量度小行星自轉
08. 建立小行星立體模型
09. 偵測系外行星
10. 行星防禦中的近地天體/物件觀測
11. 彗星觀測
12. 尚未開放使用的觀測項目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41:55 | 顯示全部樓層
1. 便攜智能天文望遠鏡的設計理念和它背後的操作原理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42: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1-22 14:06 編輯

2. 便攜智能天文望遠鏡有那些專門技術

Unistella 共有七項專利,包括:

1. Intelligent Image Processing(智能影像處理)是一種每4秒一次自動影像對比篩選的技術
2. Autonomous Field Detection (自主領域檢測)是一種連續性板解(plate-solving)技術
3. Removes the effects of image rotation(消除圖像旋轉影響)自動辨識圖像方向及修補由兩軸移動追蹤星體產生的旋轉影響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54:09 | 顯示全部樓層
3. 尋星及追蹤技術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54:53 | 顯示全部樓層
4. 準確定位技術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56:02 | 顯示全部樓層
5. 準確測光技術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56: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1-27 12:13 編輯

6. 動態降噪技術

智能天文望遠鏡在科學模式,需要採用高增益(gain)設定,將目標天體及對照天體的光度訊號放大(同時也將其它內雜訊放大)去紀錄圖像,以便能夠以高速紀錄小行星掩星、捕捉系外行星的細微光度變化或者移動中的小行星。

如果啟動錄製後,應用程序的實時視圖有時因為背景空氣污染或者薄雲,影響高增益效果會引至畫面顯示為亮白色或者有很多雜訊的綠色。

看起來好像出無法辨認目標及背景星星,其實這都是沒問題! 這純粹是圖像在應用程序中的顯示方式,對數據沒有負面影響。

⚠️所以如果看到這個情況,請繼續記錄,並非觀測失敗。切勿將增益調底,這樣做會引致紀錄的訊號強度不足⚠️

結果上傳至智能天文望遠鏡雲端伺服器,天文數據處理機械人(AstroBot)會用動態降噪技術(雜訊位置和強弱是隨機出現,而目標及對照天體訊號位置是固定)將背景的亮白色或者綠色雜訊退去,讀出在觀測間視場內目標天體和附近參考星的變化相差值。

將當時大多數觀測變量消除後,差分星等只是量度目標天體和比較天體的儀器星等之間的差異(ΔMag = C Mag – T Mag)。

在繪製目標天體的光度隨時間的變化時非常有用,隨著時間變化就可以製作出非常準確的光度變化曲線。
 樓主| 發表於 2022-1-22 10:57: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2-1-22 11:49 編輯

7. 量度小行星自轉

使用差分測光法量度小行星自轉周期:

1. 選擇目標小行星:一般是近地小行星,因為它們移動迅速,在不同位置反射陽光,使到有更明顯的光度變化,易於判斷它的自轉

2. 觀測日期:在過近地點前後日期,進行最少三次,每次30分至40分鐘連續拍攝,將世界各地用戶在不同的時間追蹤拍攝數據整合

3. 對小行星進行差分測光:將望遠鏡量度的通量(flux) 轉換成星等(ΔV= -2.5·log[fa/fc]),fa 是目標小行星的通量;fc 是附近比較星的通量。為了避免其中有些比較星是變星,同時將目標小行星附近的星星都用來做比較星

4. 建立光度變化曲線:將目標小行星和一個眾比較星的差異星等按照是儒略日數(JD)繪製成為一條光度變化曲線

5. 有了周期估計,然後將數據與試驗階段作圖 φ = [JD - JDo] /P - Int {[JD-JDo]/P},P 是周期;JDo 是任意選擇一個早於觀測日期的初始 JD;Int 是函數採用封閉參數的截斷整數值

6. 對具有三個諧波(three harmonics)的有限傅立葉級數(finite Fourier series)進行最小二乘擬合(least squares fit)以確定最終的周期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3-29 01:40 , Processed in 0.0131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