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申請討論區帳戶
查看: 3221|回復: 4

【香港天文】火星年代名稱翻譯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1-3-1 21:18: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1-3-1 22:17 編輯

火星年代名稱翻譯

火星的地質歷史分為三個主要時期,每個時期都以一個火星區域命名:諾亞紀,赫斯珀利亞紀和亞馬遜紀。 即使沒有任何物理證據可以證明它的存在,也已經確定了一個更早的前諾亞紀。 隨著收集到新的證據,日期和細節會不斷修改。

Pre-Noachian 前諾亞紀(45億至41億年前)

關於火星歷史的最早時期鮮為人知,該時期可以追溯到大約45億年前的地殼形成,但科學家認為,該星球遭受的撞擊率極高。這個時期似乎已經看到了廣闊的北部低地的形成,現在被稱為北方大平原(Vastitas Borealis)。從那時起,火星就分成兩半不同的世界,崎嶇的南部高地和平坦的北部平原。

在此開始的時期,由於小行星或彗星撞擊以及地幔噴出來的氣體,形成原始非常緻密的大氣層開始冷卻。最終,大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成巨大的海洋,甚至可能是高溫時期存在覆蓋整個火星的海洋,就像高壓鍋一樣。慢慢地,這麼大的水域開始冷卻,為大約44億至43億年前的生命可能出現開闢了第一扇窗。從那時起,隨著行星的無情冷卻,許多大氣層已經逃逸到太空中或融入了地表。








 樓主| 發表於 2021-3-1 21:41: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1-3-1 22:10 編輯

Noachian 諾亞紀(41億至37億年前)

諾亞紀以諾亞高地(Noachis Terra)命名,諾亞高地是位於南半球巨大的阿爾及爾平原(Argyre Planitia)和希臘平原(Hellas Planitia)之間的古老高地地區。

這仍然是一個轟炸的時期,有無數的小行星和彗星撞擊。這些形成了希臘平原,伊希地平原(Isidis Planitia)和阿爾及爾平原,這是當今星球上仍可見的最大的撞擊結構,以及許多南部高地密麻麻的隕石坑。

同時,在塔爾西斯(Tharsis)地區和部分高地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活動。 塔爾西斯凸起的成長,太陽系中一些最大的火山Arsia Mons,Pavonis Mons和Ascraeus Mons的所在地-地表廣泛裂開,並形成了被稱為Valles Marineris的巨大裂谷系統。

火山噴發將灰燼和氣體倒入大氣中。隨著更厚的空氣層捕獲更多的太陽熱,地球開始變暖。可能出現了雲層,降雨降到了地面。火星上的許多山谷網絡都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許多盆地和火山口似乎都形成了湖泊。甚至可能已經有一片淺海覆蓋了北部低地的至少一部分。

地表漫遊者已發現證據表明,許多岩石是由於定期或長期暴露於非酸性地下水而發生化學變化的。這導致了粘土礦物的形成,稱為頁矽酸鹽。

同時,隨著行星內部的冷卻和磁力發電機的關閉,火星不再保留全局磁場。

可居住的環境逐漸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局限,但是諾亞年代的地表條件仍然有利於生命的出現。
 樓主| 發表於 2021-3-1 21:4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1-3-1 22:11 編輯

Hesperian 赫斯珀利亞紀(37億至29億年前)
長達約8億年的Hesperian時期以赫斯珀利亞高原(Hesperia Planum)位於海拉斯Planitia衝擊盆地東北部的山脊平原地區的名字命名。

與Noachian時期相比,撞擊坑的發生率明顯更低。同時,儘管仍有大量的火山活動,但全球地質活動正在放緩。研究表明,火山平原很普遍,特別是在北部低地,在此期間至少有30%的火星重新浮出水面。

由於火山噴發而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水,這些氣體發生反應而生成硫酸,然後硫酸噴到表面。結果,Hesperian的特徵是大量硫酸鹽礦床,主要分佈在Valles Marineris和Meridiani地區-岩石被酸性地下水化學改變的證據。

隨著氣候變冷,山谷網絡的形成逐漸減弱,大部分水可能由於多年凍土或地下冰層而被鎖定。儘管溫度暴跌,但地下冰池和積聚在地下的水在受到衝擊加熱時仍噴發到地表,造成災難性洪水氾濫到地表。這些相對短暫的山洪爆發產生了數千條密西西比河的洪流。

如此強大的災難性水流釋放導致在Chryse Planitia和東部Hellas Planitia邊緣周圍形成了巨大的流出通道,並形成了所謂的混亂地形並改造了Valles Marineris系統。
 樓主| 發表於 2021-3-1 22: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1-3-1 22:50 編輯

Amazonian 亞馬遜紀(29億年前至今)

火星歷史的最近時期是以北半球的亞馬遜平原(Amazonis Planitia)的平坦平原命名的。 亞馬遜時期至少覆蓋了地球整個歷史的一半,儘管這一時期的日期非常不確定:大多數估計將其開始日期定在大約29億年前。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相對缺乏大規模的地質和氣候變化。在此期間的大部分時間裡,行星的表面一直乾燥且乾旱。岩石因風化作用而緩慢變化,僅因短暫,短暫,恢復溫暖,濕潤的環境而破裂。

大氣變得如此稀薄,純淨的水立即在地表蒸發。但是,隨著行星的軸向傾斜及其與太陽的距離發生週期性變化,氣候以及地表水的穩定性可能會持續數千到數百萬年。目前,火星似乎已經走出了冰河時代,有證據證明極地冰蓋融化了。

亞馬遜紀通常由與北部低地的大規模重舖有關的過程來定義。晚期火山活動包括奧林匹斯山上的火山爆發以及其他地方廣泛的熔岩流。同時,風沙(風)的侵蝕和沈積形成了火星的大部分區域,特別是兩極附近的廣闊平原和沙丘,覆蓋並破壞了較舊的地形。

亞馬孫流域還顯示了克里斯平原(Chryse Planitia)地區附近的流出活動。在Tharsis火山和Hellas / Argyre Planitia地區的二分法(高地-低地)邊界懸崖附近可以找到冰川作用和與冰有關的表面過程的證據。

由於形成無水三氧化二鐵而引起的表面變化,導致行星具有特徵性的紅色。
 樓主| 發表於 2021-3-1 22: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WCYue 於 2021-3-1 22:48 編輯

暫稱:Anthropocene 人類紀(火星元年至 ?)

未正式認可的地質概念,用以描述火星最晚近的地質年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討論區帳戶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香港天文學會

GMT+8, 2024-3-29 23:49 , Processed in 0.0115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