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 發表於 2013-9-2 14:38:43

何謂掠日彗星 ?

本帖最後由 mca 於 2013-9-2 14:55 編輯

掠日彗星 (Sungrazer) 指其軌道會貼近太陽的彗星,近日點少過 0.01 AU (天文單位),距離日面不足一個太陽半徑。當彗星掠過太陽時,它可能

-被太陽引潮力瓦解,同時被高溫蒸發 (圖一),或
-像自殺式衝落日面 (這一刻不可見),或
-成功穿過日冕而不完全被毀,像 2011 年時令人驚訝的洛夫喬伊彗星 (Comet Lovejoy)。


圖一: 這是 SDO (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太空天文台以遠紫外線拍攝掠日彗星 C/2011 N3 的瓦解過程,亦是世界首次錄得彗星被毀的情況。 遠紫外線望遠鏡最宜觀測幾十萬度高溫的天體活動,當時彗星距離日面約十萬公里 (太陽半徑是七十萬公里),2011.07.06 23:49 見彗星在日盤邊,中途彗星瓦解最甚,00:01 時是殘體,瓦解過程約十餘分鐘。 (NASA 圖片)
http://forum.hkas.org.hk/Web/Q&A_Fig1_BrokenComet.jpg


絕大多數的掠日彗星都由 1995 年發射的 SOHO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 發現,其中九成屬於 “克羅伊玆群” (Kreutz group,也稱 Kreutz sungrazers)。克羅伊玆是十九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研究一批軌道週期相近 (800 年左右) 的掠日彗星,查出其母體原來是一顆公元前記述過的大彗星,若干百年前這天體分裂,到現在已分成 1500 個子彗星 (圖二)。

圖二:克羅伊玆群示意圖
http://forum.hkas.org.hk/Web/Q&A_Fig2_KreutzGroup.jpg


1965 年在日本發現的池谷 - 關彗星 (Comet Ikeya-Seki) 正是克羅伊玆群中最觸目的後代,當年彗尾長達 60 度,白晝可見,估計最大亮度 –10 等,不過從日面上空 45 萬公里掠過後,池谷 - 關就分裂為三了。圖三、圖四是該彗星的照片及過近日點時的軌道。


圖三: 池谷 - 關彗星
http://forum.hkas.org.hk/Web/Q&A_Fig4_Comet_Ikeya-Seki.jpg


圖四: 池谷 - 關彗星的軌道 (NASA /JPL Small-Body Database)
http://forum.hkas.org.hk/Web/Q&A_Fig3_Ikeya-Seki_orbit.jpg


不幸被毀的掠日彗星,死後亦有貢獻。 彗星含豐富水冰 (H2O),受熱蒸發時釋放大量離子,包括帶電的氫核和氧核,它們會混入太陽風吹往地球,其電荷亦會短暫扭曲太陽磁陽,研究太陽風的異常含氧量和被扭曲的太陽磁場,我們可推斷更多關於彗核本質及太陽磁陽活動的資料。

參考:http://science.nasa.gov/science-news/science-at-nasa/2012/20jan_cometcorpse/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謂掠日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