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a 發表於 2010-5-29 23:42:02

星光偏折 (上篇)

本帖最後由 mca 於 2010-6-1 13:42 編輯

今天是 2010.05.29。

1919 年的今天,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 (Arthur Eddington) 等人利用日全食觀測証實愛因斯坦的「星光偏折」預言。


         http://forum.hkas.org.hk/web/Starlight_Deflection_1919SolarEclipse.jpg


假設上圖恆星 S 在太陽的視線附近,廣義相對論認為星光能被太陽引力偏折 (deflected),在日全食時將見到恆星的位置移向 S',星光偏折的角度可以從公式預測:

                                           Φ = 4 G M / (r . c^2)radian

r 是星光經過太陽側邊的最近距離,θ 是恆星至太陽角距,由于 r = a tan θ,求得 r 後 Φ 便知道了。實際上,θ 角不易量度,儘管如此,1919 年的日全食仍然取得 Φ = 1.75 角秒,與預測一致,相對論又再次通過觀測的考驗。

到了八、九十年代,更多星光偏折現象被先進的光學和射電望遠鏡發現,包括「引力透鏡」(gravitational lensing) 和相對小型的「微引力透鏡」(microlensing) :

.   「引力透鏡」現象指超大質量天體 (星系群、星系、類星體、黑洞等) 把背後的另一天體遮掩,並且把背後天體放大或偏折成多重影像,猶如玻璃透鏡造成的光學效果。

. 「微引力透鏡」現象指在前景的天體沒有足夠質量產生可見的放大或多重影像,它的引力場只能把被掩星體的星光聚焦成小光點,故名。微引力透鏡依靠前、後星體排在同一視線的微小範圍才能發生,因此不會常見,但可用來探測望遠鏡分辨不出的天體,例如太陽系外行星、極暗的棕矮星。


引力透鏡示意圖(來源http://www.centauri-dreams.org/?p=677)

http://www.centauri-dreams.org/wp-content/uploads/2006/05/quasar_lensing.jpg

---------------------

引力透鏡動畫 (來源 http://www-ra.phys.utas.edu.au/~jlovell/simlens/)

http://forum.hkas.org.hk/web/Gravitational_Lensing.gif

左圖假設無引力透鏡現象,在前景的星系 (黄色圈) 只在極遙遠的紅色類星體 (redshifted quasar) 前經過。

右圖假設星系中心藏有超大質量黑洞,其引力把穿過的類星體光波 (其實是射電波) 偏折和放大,產生引力透鏡現象。請留意,當左圖的類星體剛好經過黃色圈中心 (即星系引力最強處) 時,右圖圈內的光度會因透鏡的聚焦作用而突然增加,這種聚焦使星光驟增現象與上文提及的「微引力透鏡」作用相同。

-------------------
参考:

Eclipse that Changed the Universe, total 4 pages(1919 年日全食的故事)
http://www.firstscience.com/home/articles/big-theories/eclipse-that-changed-the-universe-einstein-s-theory-of-relativity-page-1-1_1214.html

Arthur Eddington(阿瑟 . 愛丁頓)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thur_Eddington

Gravitational Lensing(引力透鏡)
http://en.wikipedia.org/wiki/Gravitational_lens

Gravitational Lensing(引力透鏡)與 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微引力透鏡)的分別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FAQ/star/e_faq_star_3.htm(date 29.06.2001)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FAQ/e_index.htm(date 31.08.2004)

用「微引力透鏡」方法發現太陽系外行星
http://www.nsf.gov/news/news_summ.jsp?cntn_id=105759&org=OLPA&from=news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光偏折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