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118 發表於 2008-5-23 20:04:12

C.L.Chan 發表於 2008-5-24 10:27:34

好的開始

Hi, Eddie,
你的想法很科學.
人類有原子模型,也有宇宙模型,你把兩個最小到最大的模型進行比較,可能會有新的領悟.
科學的兩步曲是 : 大膽假設 . 小心求證
你可以在你的假設上,想一想可能有那種結果出現,而這種結果是可以測量的,或是可以觀測到的.
你去收集這些數據,從測量及觀測的數據中,便可驗證你的模型是否接近實際.
GO AHEAD.....

hildawfsung 發表於 2008-5-24 11:21:52

回復 1# 的帖子

行星繞恒星公轉跟電子繞原子轉是有很大的分別. 前者是有個固定的軌道, 它的運行路徑是可以預測的, 例如, 我們可以預計幾時有日食, 地球上那些地區的人可以見到日食的現象; 而後者程現我們看到的是電子雲 (electron cloud ) 的形式, 亦即是說以或然率的形式, 你不可以準確地預知電子在下一秒鐘走到那一個位置, 你只可以知道在出現在位置 A 是 70%, 位置B 是3%, C 是10%......

另一個大分別是, 人類去觀測行星時, 行星的運行方法不會受到觀測者的影響, 例如, 你今年去觀測日全食, 不會影響2009年的日食的時間及位置; 反之, 你試圖去觀測一粒電子的位置, 你就影響電子的動能了.

[ 本帖最後由 hildawfsung 於 2008-5-24 11:23 編輯 ]

C.L.Chan 發表於 2008-5-24 11:21:57

與年青人共勉

想起兩句孔子對做學問的說話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岡指迷罔,殆指精神疲殆,危殆.
一個人去學很多知識,但不用腦去思考,不消化吸收,就會令人迷罔,茫無所得.
一個人去思考想很多問題,但不去看多些相關的書本(即學),就會令人精神疲殆.
即香港的俗語所講,想到 short 左,真是危殆.

mca 發表於 2008-5-24 12:37:51

貼文 #3 說得很好,以目前人類智識水平而言,宇宙和原子模型是有分別的,後者要用或然率 ( probability) 的思維來解說, 將來是否一樣,有待來者的開發。

你有這樣的探究好奇心,極力推荐你買國內雜誌「科學世界」2008.4 期,內面有三十多頁,圖文並茂介紹「宇宙究竟有幾維」,各區的尚書局可能仍有存貨,HK$20。不看走雞。

AC

eddie118 發表於 2008-5-24 19:29:19

C.L.Chan 發表於 2008-5-26 10:25:36

你在帖#1中講的就是一個大膽的假設,

現在需要你做多些功課,去求證你的大膽假設是否接近真確的事實.

mca 發表於 2008-5-26 15:16:25

Hieddie118,

有位先生的作風可以借鏡,他就是科幻小說之父 Jules Verne (儒勒‧凡爾納,法國人,1828-1905),今年是他誕辰180周年,各國有紀念活動。他一生作品很多,包括

從地球到月球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地心探險記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海底二萬浬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神秘島 (Mysterious Island)
八十日環遊世界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多部小說曾被各國翻譯,有些更被拍成電影,有影碟版。

在19 世紀,凡爾納的小說完全是天馬行空,當時的技術水平也辦不到,但是他幻想 (假設) 得來卻富于前瞻性,有科學精神 (scientifically correct),比較那些低水準科幻片 (像亂咁嗡的 "太陽倒數")便知大師的功力,也可以看出他寫作前一定做過 “功課” 才落筆。舉個例,在神秘島小說中有以下的情節:

http://www.alanchuhk.com/Mysterious_Island_Verne.jpg

更多參考: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010217.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4%92%E5%8B%92%C2%B7%E5%87%A1%E5%B0%94%E7%BA%B3>

Alan Chu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宇宙ge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