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anon 發表於 2014-1-8 12:05:06

第35屆會訊──當期重點文章

本帖最後由 newcanon 於 2014-1-8 12:10 編輯

香港天文學會35屆第一期會訊2009是國際天文年,世界各地有持續一年的天文活動,香港天文學會的會訊亦從2008年底(第35屆)開始轉為全彩色印刷,這是35屆第一期的封面。當時連續兩期收錄包括香港、台灣、澳門、北京、上海、內蒙、馬來西亞各地的天文動態,而本期的點題文章來自台北天文館。從前香港天文學會會訊都是黑白印刷的,後來封面改為彩色印刷,內文黑白印刷,一本刊物由黑白轉為全彩色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我們的會訊,是一本大32開、採用128克光粉紙彩色印刷的小冊子,但為甚麼採用大32開而不是其他開度?為甚麼採用128克光粉紙而不是書紙?為甚麼採用橫排而不是直排?為甚麼採用騎馬釘釘裝?其實這本小冊子的字體、頁碼、書眉、編排等等都經過一番考量,不是偶然的產物。


香港天文學會35屆第二期會訊天文年是一項持續達一年的活動,世界各地都藉著舉辦不同的活動推廣天文科學,香港則成立了「2009國際天文年香港聯盟」,本期會訊封面正是2009年2月7日在尖沙嘴星光大道舉行的開幕禮暨路邊天文活動。該期會訊除了刊載由吳偉堅執筆《2009國際天文年的契機》介紹香港區的活動外,還特別從北京天文館、上海天文台、澳門業餘天文學會和台灣天文界的相關人士約來稿件,談談不同地域天文年活動的部署。春去秋來、寒暑易節,2009國際天文年已經過去數年,這一年的活動為香港帶來了甚麼轉變?以下照片從不同同好商借回來製作該期封面,從照片中可見當時盛況。2009是國際天文年,大家是否還記得YouTube上這宣傳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qsUwR2tatQ





香港天文學會35屆第三期會訊這期會訊的主題是天文館巡禮,編者從香港太空館、台北天文館、北京天文館、澳門科學館分別約來了文章,更有會員投稿介紹西班牙華倫西亞太空館,內容非常豐富。一本持續出版了數十年的刊物,要由黑白轉為全彩色,是一個很大的轉變,為了減少銜接柯式印刷出現的種種問題,排版軟件由MS Word轉為Adobe InDesign。但如果內容沒有改變,大部分稿件仍都是純文字,對這份彩色印刷的刊物是一種浪費。因此我們鼓勵作者多採用照片,讓版面可以圖文並茂,這期會訊的主題正是應對這份刊物的轉變。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有過疑問,香港天文學會哪來額外的資金支持這個轉變?答案是,即使增加了印刷量,只要保持A5開度32頁的規格,印刷費用比之前還要低。



香港天文學會35屆第四期會訊2009年7月22日,在中國長江流域有一場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因為發生在中國這人口眾多的國家,而且全食帶橫掃人口最密集的大城市,有這地利因素,這次日全食號稱是歷來最多人觀看的一次日全食,相信亦是最多香港人北上的一次。本期會訊以太陽減光濾鏡為題,希望為大家做一些準備。
在內地的天文論壇,多次見到有些人充當專家,教新人用CD和電腦磁碟片做太陽濾鏡,這非常危險,本期的專題文章有余惠俊的《觀測太陽的安全減光》和台灣游大立先生的《測試數種物料於近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的穿透率》,在數據和學理上指出哪種物料不能接受為太陽濾鏡的物料。




香港天文學會35屆第五期會訊08和09連續兩年在中國境內有日全食,09年全食帶更掃過長江流域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有說這將會成為史上最多人觀看的一次日全食。可惜事與願違,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遇上陰雨天氣,造就了一次史上最多人看不到的日全食,也算是一項紀錄。香港天文學會組織了上海及安徽銅陵觀測團共一百四十多人前赴內地,規模前所未有,未能取得長假期者,更有三五成群自組三天的自由行打其日食游擊戰。而香港雖然位處偏食帶,本會和屯門梁周順琴小學下午校,特別為香港市民舉辦了一個日偏食觀測活動,當日進場的參觀人數約為1800人。我們更跟國家天文台合作,把香港的日偏食作網絡直播至全中國。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35屆會訊──當期重點文章